首页  >>  信息平台  >>  行业信息
                   

 

信息通信服务动态

 

2018第19期(总第22期)

 

 


01 合约长达99年 “靓号”附加条件逆天了

02 个人信息 要多加几道保护锁

03 《支付宝称部分苹果用户ID被盗 苹果回应已在积极解决

04 为保持默认搜索 谷歌支付苹果90亿美元

05 加州通过全美最严网络中立法 其他数州或跟进

06 谷歌关闭个人版Google+ 50万用户数据遭到曝露

 

 

 

 

  

 

 

         0合约长达99年 “靓号”附加条件逆天了 


中国的手机“靓号”使用者,正陷入一种集体的愤懑中。自924日媒体报道了手机尾号6789的移动用户张先生降低资费被拒一事后,截至27日晚,又接到类似投诉40起。多位消费者反映,其使用的手机号被划定为“靓号”后,每月被设定了最低消费额度,且部分合约年限长达99年!

靓号,又被称为吉祥号。手机号码本无高低贵贱,所谓靓号,完全是运营商利用用户讨彩头心理的小动作。长期以来,竟成了门生意,还额外收费,净弄些不平等条款。部分运营商嘴上喊着支持提速降费的口号,却用套路靓号用户的做法“止损”,这不厚道。要改变这种局面,离不开行业监管,有时甚至需要国家层面的关注。

不难看出,运营商以一种“请君入瓮”的伎俩对付手无寸铁的用户。例如,很多运营商首次办理靓号业务时,反复强调可以更改套餐,但当用户依约申请更改套餐时,却被告知,最低消费是终身制。如此忽悠加欺瞒的手法,和那些在街头卖“大力丸”的有啥区别?

运营商不仅在游戏规则的制订上、话语权的分配上占据绝对优势,往往还打着法律法规的擦边球,甚至直接越过法律法规另整一套看似公允实则霸道的规则体系。用户面对连法理都敢漠视的运营商,又有几成胜算?

众所周知,通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什么是靓号,换句话说,法律并不承认靓号的存在。理由是,靓号无法在正规市场进行定价。而根据《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取得码号使用权后,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靓号买卖并不合法。《电信条例》中,也有类似规定。

要彻解靓号争议,必须依照法律精神,叫停这种“靓号附加条件”的机制。对运营商借“靓号”变相额外收费的行为说不,是堵塞乱收费暗流,廓清笼罩在号码资源迷雾,全力推动提速降费的应有之举。

27日下午,安徽省工商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一位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后,三大运营商仍强调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声称准备降低条件,而不愿意从根本上纠正。

这种习气不可惯。这也再次说明彻底叫停靓号附加条件的必要性。运营商斤斤计较、和有关部门讨价还价的表现,凸显了乱收费暗流的“含金量”,凸显了提速降费没能大刀阔斧的阻力所在。

这几年,总理的几次喊话,主管部门的督促,使得运营商的提速降费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谈不上流畅。这个月,国务院第八督查组通过对网友意见的梳理发现,提速降费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手机套餐套路、陷阱多,资费不降反升,这是第一大问题。

毫无疑问,“靓号附加条件”是亟待搬走的一块拦路石。提速降费是一场由表及里的变革,把那些影影绰绰甚至见不得光的东西拿走,首当其冲。【人民网 2018-10-06

 

 0个人信息 要多加几道保护锁

 

不久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个人信息安全再成舆论热点:华住旗下多家酒店品牌疑似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数据涉及约1.23亿条官网注册资料、1.3亿条入住登记身份信息;有“暗网”用户声称手握3亿条顺丰快递客户数据,包括寄收件人姓名、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并积极叫卖……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消费者投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软件等非法采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现象成消费投诉新热点,位居十大投诉榜榜首。不久前,中消协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反映,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

《报告》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的两条最主要途径,一是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暗自收集个人信息,二是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这两者均超过调查总样本的60%

另外,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呈现普遍趋势。“最突出的是在非必要的情况下获取位置信息和访问联系人权限。”中消协秘书长朱剑雄说,“比如,像天气预报、手电筒这类功能单一的手机APP,在安装协议中也提出要读取通讯录,这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明确规定的手机软件在获取用户信息时要坚持‘必要’原则相悖。”

《报告》还发现,在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很少有用户仔细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不授权就没法用,只能被迫接受。”不少消费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双方当事人无法进行面对面协商,这决定了消费者只能先接受平台提出的交易规则,否则就无法进行交易。”杨立新说,问题的关键在于,网络交易平台提供的交易规则是否合法,“对此,商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在实体和程序上都做了规定。若交易规则内容违法,消费者可以主张废除该规则,也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该交易,造成损害的还可以请求损害赔偿。”

与此同时,个人信息买卖已形成一条规模大、链条长、利益大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结构完整、分工细化,个人信息被明码标价,流通变现环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刘笑岑介绍,上游环节负责“源头供货”,非法获取或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主要来自于黑客攻击和“内鬼”外泄;中游环节负责对从上游处获取的个人信息进行处理与再加工,通过买卖、交换等形式形成规模化市场;下游环节负责“应用变现”,将所获个人信息应用于电信诈骗、恶意营销等不法渠道以牟取高额利润。

据统计,目前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包括民法总则、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以及新近通过的电子商务法。

受访专家表示,个人信息获取、存储和利用的环节众多,许多信息的传播又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做到切实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需要公民、信息采集机构、技术人员和有关部门协同共治。就企业管理层面而言,要推动数据防窃密、防篡改、防泄露等安全技术的研发和部署,有效降低不法分子窃密风险;就监管部门而言,要进一步加大对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持续形成高压态势,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人民日报 2018-10-10

 

0支付宝称部分苹果用户ID被盗 苹果回应已在积极解决

 

支付宝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关于苹果手机的安全提示,称监测到部分苹果用户ID被盗,由此带来ID绑定支付工具遭到资金损失。

支付宝表示,已经多次联系苹果公司并推动其尽快定位被盗原因,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并彻底解决用户权益损失的问题。苹果公司回复称已经在积极解决,支付宝建议苹果用户调低免密支付额度以最大限度保护资产安全。

支付宝建议,在确保方便的前提下,用户可以选择调低苹果支付的免密支付额度以最大限度保护支付宝账户的资金安全。

以下为其全文:

近期,支付宝监测到部分苹果用户的ID出现被盗,由此带来相关ID绑定的支付工具遭到资金损失。

支付宝已经多次联系苹果公司并推动其尽快定位被盗原因,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并彻底解决用户权益损失的问题。苹果公司回复已经在积极解决。

在苹果公司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无论您的Apple ID绑定了哪种支付方式(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或者信用卡)都可能出现资金损失风险。在确保方便的前提下,您可以选择调低苹果支付的免密支付额度以最大限度保护支付宝账户的资金安全。

支付宝用户可以单独给Apple ID设置免密支付限额,您可以在支付宝App,点击【我的】-【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扣款】- App Store, Apple Music,&iCloud-【安全月限额】设定符合自己安全预期的月度限额。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苹果支付账户出现异常,可以通过苹果公司官方客服电话4006668800进行反馈。【新浪科技  2018-10-10

 

0为保持默认搜索 谷歌支付苹果90亿美元

 

在经济全球化面前,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即使是全球巨头谷歌和苹果也不例外。930日消息,美国《财富》报道,投行高盛的报告显示,谷歌将在2019年向苹果支付120亿美元来保持Safari的默认搜索引擎功能,120亿美元的量级在这两个企业之间也只是轻量等级,仅仅是搜索引擎层面的。

Safari作为苹果产品的一个重要平台,为用户带来了极致、愉悦的网络体验,惊人的渲染速度、快捷的网页操作等也成为Safari在全球用户心中的标签。Safari的默认搜索引擎是谷歌的,为此有报道称,谷歌将在20182019分别支付苹果90亿、120亿美元,以便继续作为Safari的默认搜索引擎。对于谷歌这种量级的企业来说,也只能是九牛一毛,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报告认为这些付款只是它最终盈利的一小部分。

关于谷歌向苹果到底支付了多少美元,官方并没有公开表示,更多的是非官方机构以及媒体的报道,如果真要考究哪一笔费用是真的,那么就需要追溯到2014年了,因为当时一份法律文件明确的显示,谷歌为其搜索引擎支付给苹果10亿美元。如果时隔5年,这个数字已经涨到了120亿美元,可见谷歌目前的盈利情况。【中国通信网 2018-10-01

 

05 加州通过全美最严网络中立法 其他数州或跟进

 

加州州长杰里·布朗(Jerry Brown)近日签署了全美最严格网络中立法案为法律。该法律将禁止互联网服务商阻止或限制任何合法应用与网站,并禁止付费内容的优先权。

其他数个州也相继对网络中立采取行动,但大多数选择以较宽松的方式制定保护措施并未针对所有服务商。而加州选择更进一步,基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2015年制定随后又在2017年撤销的法律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法律。

这意味着诉讼必不可少。首先也是最直接的问题是FCC对于州制定的网络中立规则的禁令是否有效。上一次FCC曾试图阻挠州法律时在法庭上受挫。当时,FCC希望允许城市建立自己的宽带网络,而州法律不允许。如今类似的局面复现。

加州法律签署半小时后,《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讨论就该法律起诉加州,并计划在周一早上提起诉讼以试图阻止该网络中立规则的实施。【新浪科技  2018-10-02


06 谷歌关闭个人版Google+ 50万用户数据遭到曝露

 

谷歌周一在公司博客中宣布,公司将关闭旗下社交网站Google+的消费者版本。此前该公司宣布,Google+在长达两年多时间里存在一个软件漏洞,导致最多50万名用户的数据可能曝露给外部开发者。

谷歌称,公司今年3月就已发现这个漏洞并推出补丁加以修复,并表示没有证据表明用户数据被滥用,也并无证据表明任何开发者明知或利用了这个漏洞。

美国大型科技公司近日纷纷曝出隐私问题,而谷歌公布的上述消息是其中最新的一个问题。

《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称,根据匿名消息人士的言论和公司内部文件,谷歌选择不对外披露其应用程序界面(API)的问题,部分原因是担心招来监管审查。

谷歌表示,该公司已对此问题进行了审查,其审查内容包括涉及到的数据类型、是否能准确找到需要通知的用户、是否有任何证据表明数据被滥用、以及是否有开发者或用户采取了任何行动等。

“在这个案例中,这些‘门槛’均未被达到。”谷歌说道。“我们并未发现有证据表明任何开发者知道这个漏洞或滥用这个应用程序界面,而且我们也并未发现有证据表明任何个人资料数据被滥用了。”

根据欧盟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一旦有个人数据泄露,则涉事公司需在72小时内向监管当局发出通知,除非泄露事件不太可能给用户的权益和自由带来风险。

达特茅斯学院工程系教授杰弗里·帕克(Geoffrey Parker)称:“看起来对谷歌来说,故意隐瞒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的下行风险比规避监管审查的上行风险还要大。”

谷歌表示,Google+网站的软件漏洞令外部开发者可能在2015年到20183月之间获取用户的个人资料数据。该公司在今年3月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查,发现并修复了这个漏洞。受影响数据仅限用户姓名、电邮地址、职业、性别和年龄等Google+用户信息。

《华尔街日报》在其报道中称,谷歌法律和政策人员为此编制了一份备忘录并共享给了公司高管,他们在这份备忘录中发出警告称,此次事件很可能“马上引来监管机构的兴趣”,并促使其将此事件与Facebook用户信息被数据公司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获取的丑闻相提并论。

剑桥分析曾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2016年竞选运动中受聘,该公司被指不正当地使用了8700万名Facebook用户的数据,这桩丑闻导致Facebook股价受损,并使其在美国和欧洲面临着多项调查。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谷歌的一个内部委员会决定不就上述事件向用户发出通知,随后将此计划向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作了简报。

谷歌此前还曾因其拒绝在95日派出一名高管出席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举行的一次听证会而备受批评,此次听证会事关社交媒体司作出了哪些努力来抵消外国对美国大选和政治论述的影响。

“我认为,谷歌确实面临着一个公共关系问题,而这一事件使其公开性缺失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Tigress Financial Partners分析师伊凡·费恩赛斯( Ivan Feinseth)说道。

Facebook首席运营官和Twitter CEO都在上述听证会上出席作证,但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拒绝让谷歌的首席律师出席,并留下一张空椅子以表示对谷歌的不满。【新浪科技 2018-10-09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信息通信服务工作委员会